在北欧国家瑞典,有本关于汉字的书是最流行的圣诞节礼物之一,而当地人最熟知的中国乐器则是古琴。这些都得益于瑞典汉学家林西莉,以及她的两本代表著作《汉字王国》和《古琴》。
随手翻起《汉字王国》,77岁的林西莉告诉记者,“信”是她最喜欢的汉字之一,“人言而有信,它包含着多么丰富的韵味啊!”林西莉这样说。而这些年来,她在向瑞典人介绍中国文化时,也是先从讲述汉字的故事开始的。
“认识汉字就像认识一个人一样,而认识的汉字越多,便会对中国文化有越深的了解。”这是林西莉在给她的瑞典学生讲中文课时使用的开场白。而当讲到每一个汉字时,她还会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告诉学生们中国和瑞典在文化上的区别。比如林西莉让学生打着手势说“我”,瑞典人通常会拍胸脯,而林西莉告诉他们,中国人说“我”时,往往会指着自己的鼻子,因为“我”便是“自”,而汉字的“自”最初的意思就是“鼻”,是一个鼻子的正面图,并且由于中国人的鼻子不像西方人那么突出,所以正面图会比侧面图更能表现鼻子的特征。就这样,一个汉字,便把中国人的文字起源、习惯动作、面目特征都介绍到了。
林西莉还会告诉她的学生,中国人在介绍自己的家庭时,常常会说有“几口人”,而“人”与“口”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人总是要吃饱肚子,并且在中国文化里,养家糊口还是必不可少的家庭责任。于是,又是通过汉字,瑞典人了解到了有关中国伦理道德的常识。
在《汉字王国》一书中,收录的基本都是中国人日常使用的汉字。该书1989年在瑞典出版,此后又被陆续翻译为英文、德文、芬兰文和法文,并获得瑞典国内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对酷爱读书的瑞典人来说,奥古斯特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得奖作品往往被当成最好的圣诞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这也是此书能够在瑞典经久不衰的原因。有媒体评论说,《汉字王国》是一本能让世界对中国文化着迷的书。
2006年,林西莉结合她几十年学琴的经历和对中国文化的体悟,写成了《古琴》一书。该书再次获得奥古斯特文学奖。这本书从林西莉学琴的经历写起,不仅详尽地描述了古琴这件乐器本身,更深入探讨古琴与中国文人、与诗歌音乐乃至与人的生活方式及命运的关系,打开了通往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世界的一扇大门。“我所记述的不只是一架琴、一纸谱,而是中国生活的精神范式。”林西莉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
她还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每次有中国的古琴演奏家到瑞典演出,总会一票难求,因为许多瑞典人认为,听到了古琴的声音,就是感受到了中国的文化。
“写作《汉字王国》和《古琴》,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让西方人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想向人们解释,中国文化为什么是这样子,并告诉他们西方世界还并不了解中国非凡的技术、知识和艺术成就。”林西莉最后对记者说。
为了完成她的著作,林西莉一次又一次地来到中国,为她尚不明了的问题寻找答案。每一次,中国文化与她都更近一步,也与世界都更近了一步。 |